劳动历史观1【修改版】
第1页/共1页
劳动历史观1【修改版】
从劳动者的角度思考人类历史,自然会把历史看成是一部劳动的历史。现在我说历史观和马列主义与许多不同之处。甚至会有相反的观点。
为了简明扼要的说明问题,以便劳动人民理解。我一律采用二分法说明问题。比如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不同,封闭式的经济体和开发的市场经济比较,小农业或者说小作坊工业和大农业大工业模式比较,还有劳动关系和劳动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劳动中分工和合作的关系等几方面说明问题。
一,人类群体规模扩大才有利于发展
人类社会首先是被称为公有制的原始社会,具有我们现在许多人信仰的共产主义特征,但是现在我要说明一点,就是原始社会的共产主义只是小范围的氏族里存在的。氏族与氏族之间也是冷漠的。所以才会产生氏族战争并催化出奴隶社会,从世界意义上说可以认为从来没有过共产主义社会。氏族社会只适合被称为小群体的和动物群体规模类似的组织形式,假如某一个几千人人类小群体与世隔绝,从未与外界交流。那么无论他如何发展进化也是无法进化到现代文明的。现代社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有时候一个项目就需要几千人通力合作,小群体不具有那样的能力。自然我们也必须认为未来的世界意义上的共产主义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形态。我们自然也应该明白无论是有剥削还是无剥削压迫的社会关系,只要人类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都是有利于人类的进化的,尽管人类群体的扩大,从氏族到部落,从部落到国家,从国家到世界的过程中,人类始终是在血与泪中前进,总是要用在尸骨上建立宫殿,用人头做酒杯喝酒。但是善的愿望和人类最终为了最高效的劳动合作最好的发展必定会建立一个真正的最科学的共产主义社会!
二,从人类社会所有制形式上只适合被称为公有制和私有制社会两种形态
个人认为私有制社会中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原始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具有相同性质。没有必要严格区分,许多国家也没有完全经历过所有的社会形态,五种基本社会形态的说法不太合适。封建社会里照样有合法的人口买卖【也如同奴隶】,资本家们如果有条件也会搞奴隶贸易,美国南方奴隶制度也是资本家搞出来的,资本主义社会没有合法的人口买卖,但是一个人可以为金钱卖他自己【看起来更高级】,从这一点上说私有制社会共性太多了,所以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不会去批判剥削阶级文化本质上他们是继承那种弱肉强食的社会文化的。资本经济特征的经济模式应该说从私有制社会一开始就产生了,在几千年的发展逐渐壮大的。资本的邪恶本质和对人性的扭曲应该是从私有制社会很早就开始了,私有制本身就极大的有利于资本经济发展。
三,劳动关系决定生产技术发展
马克思论述的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两方面,生产资料又包括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我们认为这种划分有很大问题,作为人的劳动者不能与作为物质的劳动对象并列。同时人类本身天赋的能力有限挖掘潜力有限,而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环境本身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改变的。所以体现生产力发展的往往是劳动工具或者生产工艺的发展,这样导致大多数人在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时候,往往把生产力水平理解成具体的生产技术水平某种发明等等。比如说“手推磨产生封建社会,蒸汽磨产生资本主义”之类的。可是现在我要说明这是错误的。决定生产力发展的是人,不是物质,人类发展是作为劳动者的人主动改造自然的结果。而劳动者本身就是由一定的劳动关系组织起来的。劳动关系的解释是:在劳动过程和产品分配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和人与物的关系。注意这里面也包含生产关系,但是更全面。我们用劳动关系和生产技术【有形的工具和无形的劳动技术】的相互作用代替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来说明人类历史的发展。我的结论是劳动关系决定生产技术的发展。下面是我的具体论述过程。
【1】:首先是原始社会末期,由天然狩猎采集的自然经济模式走向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
生产模式过程中。根据半坡文化考古的结果,应该是在进入农业社会后还有一个很长的类似人民公社的时期,那是一个大家庭的社会,有公共食堂,所有人房子都向中央,有公共的活动区域等等。只是后来一家一户的小家庭也就是是一夫一妻制度】出现后才有可能出现小农经济的。但是农业技术本身是无法改变劳动关系的。如果认为小农模式很有利与生产力发展,是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才出现的更是说不通。应该从现代的大农业模式中可以证明,从社会整体发展角度来说,高效的通力合作的群体胜过任何小群体的简单分工。小农模式本身甚至不利于产业分工进一步发展,小农模式下,一个小家庭往往要想办法生产出衣食住行的全部产品,无法专心专业的搞某一项产品。在都是有血缘关系组成的群体中人们并不会特别在意平均分配的消费模式。倒是有一种可能小农模式形式上更自由一些,开小灶比吃大锅饭更好。小农模式的出现体现出对个性的追求。
【2】:为了证明私有制更具有进步意义,有的人说私有制社会是人类科学技术的摇篮,认为私有制社会造成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所以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点也是说不通的。要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其他内容的发展不一样,只有技术能够传承,那么无论什么样的社会形态变化,技术水平都会不断发展,而不会倒退的。那怕现在倒退到奴隶社会,人类技术水平也会发展,而且可以这么说奴隶主的需求在今天的技术条件下还会催生出别的应用技术。要明白在生产技术水平十分落后的条件下,人类发展技术的能力也是落后的。在古代社会人类无法从原子,分子,细胞等微观的角度认识自然的时候。所有技术发明都离不开劳动实践,因为在人类只能用眼睛来观察世界时候,劳动实践本身就成为最好的了解自然的方法【当然巫术也可以算在内】。劳动就是最好的教育【这也是劳动主义的核心思想】!这一点只要看一下中国古代几千年的中国手工业文明就可以得出结论。明代的《天工开物》详细地记录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再说对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来说“奴隶就是最好的工具【亚里士多德】”,只要不计算人力投入,人本身依靠一双巧手就可以创造出美奂美轮的物质财富,剥削阶级还是可以过穿金戴银,声色犬马的生活。
【3】:那么私有制本身有什么进步意义呢,我在以前的给一些人的评论中说明了一点,封建社会的由地主收取地租,农民依靠小家庭生产产品的封闭性的经济模式和原始社会末期的小家庭生产模式一样,没有什么进步意义。因为劳动关系一样,还是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劳动单位,产品和生产资料都自给自足,有少量的商品交换还有很多是物物交换。那么我们论述私有制社会对人类的进步意义只能从下面的角度去思考了,那就是私有制本身有有利于货币经济或者说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在资本主义元素发展的过程中最终促进了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也就是说完美的解释了劳动关系促进技术发展的论点。资本主义模式可以简单的理解成依靠货币投入生产产品或者服务全部用于销售的一种外向型的生产销售模式,这种模式下建立的劳动关系是一种雇佣关系。如果这么说那么劳动关系以及销售模式形成的人与物的关系在私有制很早的时代就产生了。货币产生于5000年前,商业贸易产生不同于普通劳动者的商人和类似资本家的小店主,掌柜等等。这些元素只有在剥削阶级社会里才会得到更有效的发展。但是不等于一开始资本主义元素就是进步的,相反我们甚至说从一开始它就是极端反动的,是带着血和泪的。可以这样设想一下:在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条件下,人们刚学会使用金属工具的条件下,只要有足够的土地面积,那怕产量极低,比如说人平均10亩地,每亩一年产100斤粮食,劳动人民也能解决温饱。虽然过得的茅舍竹林的清贫生活,但是“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可是突然有一帮强盗来了,依靠武力把所有人变成奴隶,强迫他们劳动。由于强盗们不劳动,骄奢淫逸。他们需要大量的人伺候他们,家奴丫鬟等等。同时他们要求劳动人民不计成本的为他们生产奢侈品,比如说花几个月做一件雕花家具,花几年绣一件龙袍。同时他们宁愿用几斤粮食去换来自千里之外的几两稀奇水果。这种条件下,城市出现了,城市里出现了为了少数人服务的各种商业活动和为了给他们奢侈品而存在的各种作坊。可是在没有机械只能依靠人力畜力的手工业时代,为了维持商贸活动的人力成本是巨大的,假如没有剥削产生的奢侈品消费,那么就根本不会有那么大的商业活动规模【今天的社会也是如此】。与此同时发生的是虽然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奢侈品的生产应用技术,但是全社会总的实物产品却大大减少了。因为为少数人提供服务和商业活动本身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全社会的有效劳动时间【指直接用于生产物质或服务的劳动】大大减少,自然实物财富会极大的减少【包括粮食和用于粮食生产的土地】,再加上剥削阶级拿走许多,大多数人民就只有生活在饥寒交迫的困境中,虽然以前没有剥削的时候是有技术解决温饱的。说到这里必须再次否定马克思说的什么新的生产关系是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说法。我的结论是在私有制社会里新的生产关系【剥削和压迫的关系】的建立是为了更好的剥削多数人为少数人服务的【虽然为了更好的剥削也必定会兼顾劳动人民的一些利益以减少他们的抵抗情绪和提高积极性】,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产力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有在另一方面严重的阻碍了发展,造成一种严重畸形的产业结构:那就是一方面奢侈品大量生产,另一方面劳动人民必须的体现基本人权的生活物品甚至粮食都匮乏。
再次说明以上结论适合现在所谓的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剥削有时候比地主的剥削更狠【好像有人说以前的地主收租也只是收10%】,唯一不同的是技术的进步基本上消灭了绝对贫穷。
四,再论技术发展和劳动关系的相互作用
现在说一下技术发展对劳动关系的影响,首先要说明,我们这里说的技术只是指劳动生产技术包括工具的发展,以及生产工艺等硬的技术,不包括管理技术。因为我们所说的劳动关系本身也包含在劳动关系中形成的管理模式或者说管理技术。前者是物质因素,后者是人的因素。
人类技术的发展不会倒退只会前进,技术水平的发展不可能是和时间成正比。是从渐进到飞跃的过程【随着人类发展人类创新技术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假设一个封闭的社会上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只有技术的发展才会有真正的物质财富生产的扩大,才会有所谓经济增长。而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以货币为单位的GDP标准是荒诞的。人类要进步发展,或者说按照马克思的的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的要求的说法,我们只能说在任何技术条件下,都是只有一个科学家为王的社会【不是哲学家为王】才是最大限度符合生产力发展需求的。不存在什么一定技术条件下只适合某一种生产关系的说法,假如在相对落后的技术条件下有更先进的生产关系或者说劳动关系出现就阻碍了生产力发展,这种说法极端荒诞。因为先进的生产关系或者说我说的劳动关系本身就包括先进的管理技术【本身就是生产力元素】的出现,而劳动关系决定的管理技术本身也是生产力要素的核心部分。
人类劳动效率的提高依赖于机器,但是在封建小农那种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下,往往是缺少技术发展的动力,原因有许多,比如说生产的产品非常少,比如养几头猪自己吃的人绝对不会不想发明一条机械化养殖的设备,因为那是多此一举。另外在小农经济模式下下,人们往往忽视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成本。这也是重要原因。中国几千年的小农经济社会没有产生出西方那样的工业技术本身就能说明问题。西方之所以会出现工业革命。会出现一些新发明新技术,一种说法是市场需求的扩大决定的。在市场化经济条件下自然有利于技术发展,为了利润资本家们会想办法使用新技术和信设备。英国本身就是在圈地运动也就是资本化的经济发展之后才出现后来有纺织工业引发的工业革命的。在这里技术的进步对劳动关系起了催化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当然我们也看到技术的反作用,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劳动关系的发展。但是要明白其中的主次关系。比如说在中国明代即使是有人发明了什么高速的纺纱机也没有工业革命的可能。技术对劳动关系的影响会很长时间才可以表现出来。
英国的圈地运动本身也是由一些封建贵族们参与的,通过投资养羊业使他们成为资本家。有一种说法是资产阶级革命不是推翻了地主,而是把地主变成资本家。在英国来说能够促进这种变化的是殖民地扩张带来的贸易发展推动毛纺织也发展造成的,这一系列原因才会引发后来的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革命最有意义的是流水线设备的出现,能够极大的提高劳动效率达到8倍,而恰恰也是这种设备完美的证明了我的理论劳动关系决定生产技术。工业生产不是只依靠机械化就有利于大工业的出现的,机械化的出现能够消灭手工业者。但是个体劳动者还是可以购买几台设备进行小规模的生产。照样可以存在一个师傅带几个徒弟的作坊式生产模式,如果一个大工厂里也采用这种模式生产,那么根本不会提高效率,甚至还会出现师傅之间的内耗降低生产效率。这个时候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订单增加和大工业生产的需求,自然就出现了流水线式的生产工艺。流水线这种设备对人的影响不只是物质意义上的更是精神层面的,是现代商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重点说明。
在流水线工厂里,一个工厂就如同一台机器,一件产品会经过许多人许多部门才最后完工,这种条件下生产规模越大,越能提高效率。一个人可以连续几天都重复一个动作,生产一件零件,极大的减少调试机器换装设备和模具的时间。工人的精细分工又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不需要多长时间的培训工人【因为工作更简单】,不需要每个工人掌握复杂技术意味着可以给他们低工资。由于流水线更适合大企业生产,自然大企业就具备小作坊工厂所不能比的竞争优势,当然小作坊式的的工厂就只有越来越少了。人类就进入了大工业文明时代。
但是流水线本身带来的副作用也是巨大的,首先是生产规模越大就越需要跨地区的贸易来消化产能。比如说一个1000人的儿童车厂一年生产的儿童车达到200多万台,一个2000万人口的地区和国家都无法消化其产能。那么大工业模式下贸易必定是全球化的跨地区的形式存在。虽然生产效率提高了,但是跨地区的贸易本身意味着原材料的采购和成品销售环节的成本极大的提高。产品的终端零售价比生产成本高10倍,100倍都有可能。跨地区贸易更需要巨额的广告投入以保证市场份额,还会产生贸易纠纷,以及为了保证国际贸易航线而必须要增加军事力量等等。一方面人类因为贸易而拉近距离,另一方面也为此出现更大的内耗!大工业模式对于一些传统行业来说不一定就是好事,比如说许多在流水线上生产成本极低的产品我们购买的价格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甚至不如自己手工生产,比如说木质家具,流水线上的生产效率起码比手工生产高几十倍,但是零售价还是奇高。技术发展带来的好处在现代商业模式下损失殆尽。大工业模式不一定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还是适合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因为实力越大的公司研发产品的实力也就越大,可以大量人力物力从事技术研发。对于技术密集性的某些产品来说,只要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时候,单位产品的研发成本也就极大的减低,产品也就越来越便宜,尤其是资源消耗少的电子产品。
流水线的大工业模式还会产生其他副作用,虽然生产模式中人力投入少了,但是其他东西,机械使用成本,营销,厂房建设房租等等成本增加了。办新厂所需要的资金更多了。这种情况下,更依赖金融资本,也就是说有利于金融资本剥削。在产业纵向分工的过程中,金融资本可以给产业链的每个环节贷款,甚至还包括消费者的贷款。累计起来金融资本可以获取巨额利润。当整个社会越来越依赖于资本的时候,资本自然就彻底的扭曲了人性。资本魔鬼的本来面目就暴露无疑。实体经济不好做的时候,资本投机活动就盛行。
流水线决定的大工业文明还决定了人们的消费文化,价值趋向。因为流水线本身不可能为每一的人定制个性化的产品,必须是大批量生产,而且要想利润最大化就必须尽可能的降低生产成本【其他成本无法降低】,自然这个社会也就不适合生产古人那种装饰复杂的产品,商家以”简约不简单”的名义谋取暴利。而我们每一个人的审美观都如同流水线一样被规定成千篇一律。品牌多但是,设计元素不多,没有多少可比较的元素,我们厌恶产品的速度超过购买产品的速度。
【以后再写吧】
为了简明扼要的说明问题,以便劳动人民理解。我一律采用二分法说明问题。比如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不同,封闭式的经济体和开发的市场经济比较,小农业或者说小作坊工业和大农业大工业模式比较,还有劳动关系和劳动技术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劳动中分工和合作的关系等几方面说明问题。
一,人类群体规模扩大才有利于发展
人类社会首先是被称为公有制的原始社会,具有我们现在许多人信仰的共产主义特征,但是现在我要说明一点,就是原始社会的共产主义只是小范围的氏族里存在的。氏族与氏族之间也是冷漠的。所以才会产生氏族战争并催化出奴隶社会,从世界意义上说可以认为从来没有过共产主义社会。氏族社会只适合被称为小群体的和动物群体规模类似的组织形式,假如某一个几千人人类小群体与世隔绝,从未与外界交流。那么无论他如何发展进化也是无法进化到现代文明的。现代社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有时候一个项目就需要几千人通力合作,小群体不具有那样的能力。自然我们也必须认为未来的世界意义上的共产主义是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形态。我们自然也应该明白无论是有剥削还是无剥削压迫的社会关系,只要人类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都是有利于人类的进化的,尽管人类群体的扩大,从氏族到部落,从部落到国家,从国家到世界的过程中,人类始终是在血与泪中前进,总是要用在尸骨上建立宫殿,用人头做酒杯喝酒。但是善的愿望和人类最终为了最高效的劳动合作最好的发展必定会建立一个真正的最科学的共产主义社会!
二,从人类社会所有制形式上只适合被称为公有制和私有制社会两种形态
个人认为私有制社会中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原始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具有相同性质。没有必要严格区分,许多国家也没有完全经历过所有的社会形态,五种基本社会形态的说法不太合适。封建社会里照样有合法的人口买卖【也如同奴隶】,资本家们如果有条件也会搞奴隶贸易,美国南方奴隶制度也是资本家搞出来的,资本主义社会没有合法的人口买卖,但是一个人可以为金钱卖他自己【看起来更高级】,从这一点上说私有制社会共性太多了,所以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不会去批判剥削阶级文化本质上他们是继承那种弱肉强食的社会文化的。资本经济特征的经济模式应该说从私有制社会一开始就产生了,在几千年的发展逐渐壮大的。资本的邪恶本质和对人性的扭曲应该是从私有制社会很早就开始了,私有制本身就极大的有利于资本经济发展。
三,劳动关系决定生产技术发展
马克思论述的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两方面,生产资料又包括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我们认为这种划分有很大问题,作为人的劳动者不能与作为物质的劳动对象并列。同时人类本身天赋的能力有限挖掘潜力有限,而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环境本身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改变的。所以体现生产力发展的往往是劳动工具或者生产工艺的发展,这样导致大多数人在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时候,往往把生产力水平理解成具体的生产技术水平某种发明等等。比如说“手推磨产生封建社会,蒸汽磨产生资本主义”之类的。可是现在我要说明这是错误的。决定生产力发展的是人,不是物质,人类发展是作为劳动者的人主动改造自然的结果。而劳动者本身就是由一定的劳动关系组织起来的。劳动关系的解释是:在劳动过程和产品分配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和人与物的关系。注意这里面也包含生产关系,但是更全面。我们用劳动关系和生产技术【有形的工具和无形的劳动技术】的相互作用代替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来说明人类历史的发展。我的结论是劳动关系决定生产技术的发展。下面是我的具体论述过程。
【1】:首先是原始社会末期,由天然狩猎采集的自然经济模式走向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
生产模式过程中。根据半坡文化考古的结果,应该是在进入农业社会后还有一个很长的类似人民公社的时期,那是一个大家庭的社会,有公共食堂,所有人房子都向中央,有公共的活动区域等等。只是后来一家一户的小家庭也就是是一夫一妻制度】出现后才有可能出现小农经济的。但是农业技术本身是无法改变劳动关系的。如果认为小农模式很有利与生产力发展,是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才出现的更是说不通。应该从现代的大农业模式中可以证明,从社会整体发展角度来说,高效的通力合作的群体胜过任何小群体的简单分工。小农模式本身甚至不利于产业分工进一步发展,小农模式下,一个小家庭往往要想办法生产出衣食住行的全部产品,无法专心专业的搞某一项产品。在都是有血缘关系组成的群体中人们并不会特别在意平均分配的消费模式。倒是有一种可能小农模式形式上更自由一些,开小灶比吃大锅饭更好。小农模式的出现体现出对个性的追求。
【2】:为了证明私有制更具有进步意义,有的人说私有制社会是人类科学技术的摇篮,认为私有制社会造成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所以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点也是说不通的。要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其他内容的发展不一样,只有技术能够传承,那么无论什么样的社会形态变化,技术水平都会不断发展,而不会倒退的。那怕现在倒退到奴隶社会,人类技术水平也会发展,而且可以这么说奴隶主的需求在今天的技术条件下还会催生出别的应用技术。要明白在生产技术水平十分落后的条件下,人类发展技术的能力也是落后的。在古代社会人类无法从原子,分子,细胞等微观的角度认识自然的时候。所有技术发明都离不开劳动实践,因为在人类只能用眼睛来观察世界时候,劳动实践本身就成为最好的了解自然的方法【当然巫术也可以算在内】。劳动就是最好的教育【这也是劳动主义的核心思想】!这一点只要看一下中国古代几千年的中国手工业文明就可以得出结论。明代的《天工开物》详细地记录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再说对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来说“奴隶就是最好的工具【亚里士多德】”,只要不计算人力投入,人本身依靠一双巧手就可以创造出美奂美轮的物质财富,剥削阶级还是可以过穿金戴银,声色犬马的生活。
【3】:那么私有制本身有什么进步意义呢,我在以前的给一些人的评论中说明了一点,封建社会的由地主收取地租,农民依靠小家庭生产产品的封闭性的经济模式和原始社会末期的小家庭生产模式一样,没有什么进步意义。因为劳动关系一样,还是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劳动单位,产品和生产资料都自给自足,有少量的商品交换还有很多是物物交换。那么我们论述私有制社会对人类的进步意义只能从下面的角度去思考了,那就是私有制本身有有利于货币经济或者说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在资本主义元素发展的过程中最终促进了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也就是说完美的解释了劳动关系促进技术发展的论点。资本主义模式可以简单的理解成依靠货币投入生产产品或者服务全部用于销售的一种外向型的生产销售模式,这种模式下建立的劳动关系是一种雇佣关系。如果这么说那么劳动关系以及销售模式形成的人与物的关系在私有制很早的时代就产生了。货币产生于5000年前,商业贸易产生不同于普通劳动者的商人和类似资本家的小店主,掌柜等等。这些元素只有在剥削阶级社会里才会得到更有效的发展。但是不等于一开始资本主义元素就是进步的,相反我们甚至说从一开始它就是极端反动的,是带着血和泪的。可以这样设想一下:在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的条件下,人们刚学会使用金属工具的条件下,只要有足够的土地面积,那怕产量极低,比如说人平均10亩地,每亩一年产100斤粮食,劳动人民也能解决温饱。虽然过得的茅舍竹林的清贫生活,但是“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可是突然有一帮强盗来了,依靠武力把所有人变成奴隶,强迫他们劳动。由于强盗们不劳动,骄奢淫逸。他们需要大量的人伺候他们,家奴丫鬟等等。同时他们要求劳动人民不计成本的为他们生产奢侈品,比如说花几个月做一件雕花家具,花几年绣一件龙袍。同时他们宁愿用几斤粮食去换来自千里之外的几两稀奇水果。这种条件下,城市出现了,城市里出现了为了少数人服务的各种商业活动和为了给他们奢侈品而存在的各种作坊。可是在没有机械只能依靠人力畜力的手工业时代,为了维持商贸活动的人力成本是巨大的,假如没有剥削产生的奢侈品消费,那么就根本不会有那么大的商业活动规模【今天的社会也是如此】。与此同时发生的是虽然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奢侈品的生产应用技术,但是全社会总的实物产品却大大减少了。因为为少数人提供服务和商业活动本身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全社会的有效劳动时间【指直接用于生产物质或服务的劳动】大大减少,自然实物财富会极大的减少【包括粮食和用于粮食生产的土地】,再加上剥削阶级拿走许多,大多数人民就只有生活在饥寒交迫的困境中,虽然以前没有剥削的时候是有技术解决温饱的。说到这里必须再次否定马克思说的什么新的生产关系是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说法。我的结论是在私有制社会里新的生产关系【剥削和压迫的关系】的建立是为了更好的剥削多数人为少数人服务的【虽然为了更好的剥削也必定会兼顾劳动人民的一些利益以减少他们的抵抗情绪和提高积极性】,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产力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有在另一方面严重的阻碍了发展,造成一种严重畸形的产业结构:那就是一方面奢侈品大量生产,另一方面劳动人民必须的体现基本人权的生活物品甚至粮食都匮乏。
再次说明以上结论适合现在所谓的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剥削有时候比地主的剥削更狠【好像有人说以前的地主收租也只是收10%】,唯一不同的是技术的进步基本上消灭了绝对贫穷。
四,再论技术发展和劳动关系的相互作用
现在说一下技术发展对劳动关系的影响,首先要说明,我们这里说的技术只是指劳动生产技术包括工具的发展,以及生产工艺等硬的技术,不包括管理技术。因为我们所说的劳动关系本身也包含在劳动关系中形成的管理模式或者说管理技术。前者是物质因素,后者是人的因素。
人类技术的发展不会倒退只会前进,技术水平的发展不可能是和时间成正比。是从渐进到飞跃的过程【随着人类发展人类创新技术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假设一个封闭的社会上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只有技术的发展才会有真正的物质财富生产的扩大,才会有所谓经济增长。而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以货币为单位的GDP标准是荒诞的。人类要进步发展,或者说按照马克思的的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的要求的说法,我们只能说在任何技术条件下,都是只有一个科学家为王的社会【不是哲学家为王】才是最大限度符合生产力发展需求的。不存在什么一定技术条件下只适合某一种生产关系的说法,假如在相对落后的技术条件下有更先进的生产关系或者说劳动关系出现就阻碍了生产力发展,这种说法极端荒诞。因为先进的生产关系或者说我说的劳动关系本身就包括先进的管理技术【本身就是生产力元素】的出现,而劳动关系决定的管理技术本身也是生产力要素的核心部分。
人类劳动效率的提高依赖于机器,但是在封建小农那种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下,往往是缺少技术发展的动力,原因有许多,比如说生产的产品非常少,比如养几头猪自己吃的人绝对不会不想发明一条机械化养殖的设备,因为那是多此一举。另外在小农经济模式下下,人们往往忽视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成本。这也是重要原因。中国几千年的小农经济社会没有产生出西方那样的工业技术本身就能说明问题。西方之所以会出现工业革命。会出现一些新发明新技术,一种说法是市场需求的扩大决定的。在市场化经济条件下自然有利于技术发展,为了利润资本家们会想办法使用新技术和信设备。英国本身就是在圈地运动也就是资本化的经济发展之后才出现后来有纺织工业引发的工业革命的。在这里技术的进步对劳动关系起了催化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当然我们也看到技术的反作用,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劳动关系的发展。但是要明白其中的主次关系。比如说在中国明代即使是有人发明了什么高速的纺纱机也没有工业革命的可能。技术对劳动关系的影响会很长时间才可以表现出来。
英国的圈地运动本身也是由一些封建贵族们参与的,通过投资养羊业使他们成为资本家。有一种说法是资产阶级革命不是推翻了地主,而是把地主变成资本家。在英国来说能够促进这种变化的是殖民地扩张带来的贸易发展推动毛纺织也发展造成的,这一系列原因才会引发后来的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革命最有意义的是流水线设备的出现,能够极大的提高劳动效率达到8倍,而恰恰也是这种设备完美的证明了我的理论劳动关系决定生产技术。工业生产不是只依靠机械化就有利于大工业的出现的,机械化的出现能够消灭手工业者。但是个体劳动者还是可以购买几台设备进行小规模的生产。照样可以存在一个师傅带几个徒弟的作坊式生产模式,如果一个大工厂里也采用这种模式生产,那么根本不会提高效率,甚至还会出现师傅之间的内耗降低生产效率。这个时候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订单增加和大工业生产的需求,自然就出现了流水线式的生产工艺。流水线这种设备对人的影响不只是物质意义上的更是精神层面的,是现代商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重点说明。
在流水线工厂里,一个工厂就如同一台机器,一件产品会经过许多人许多部门才最后完工,这种条件下生产规模越大,越能提高效率。一个人可以连续几天都重复一个动作,生产一件零件,极大的减少调试机器换装设备和模具的时间。工人的精细分工又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不需要多长时间的培训工人【因为工作更简单】,不需要每个工人掌握复杂技术意味着可以给他们低工资。由于流水线更适合大企业生产,自然大企业就具备小作坊工厂所不能比的竞争优势,当然小作坊式的的工厂就只有越来越少了。人类就进入了大工业文明时代。
但是流水线本身带来的副作用也是巨大的,首先是生产规模越大就越需要跨地区的贸易来消化产能。比如说一个1000人的儿童车厂一年生产的儿童车达到200多万台,一个2000万人口的地区和国家都无法消化其产能。那么大工业模式下贸易必定是全球化的跨地区的形式存在。虽然生产效率提高了,但是跨地区的贸易本身意味着原材料的采购和成品销售环节的成本极大的提高。产品的终端零售价比生产成本高10倍,100倍都有可能。跨地区贸易更需要巨额的广告投入以保证市场份额,还会产生贸易纠纷,以及为了保证国际贸易航线而必须要增加军事力量等等。一方面人类因为贸易而拉近距离,另一方面也为此出现更大的内耗!大工业模式对于一些传统行业来说不一定就是好事,比如说许多在流水线上生产成本极低的产品我们购买的价格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甚至不如自己手工生产,比如说木质家具,流水线上的生产效率起码比手工生产高几十倍,但是零售价还是奇高。技术发展带来的好处在现代商业模式下损失殆尽。大工业模式不一定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是还是适合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因为实力越大的公司研发产品的实力也就越大,可以大量人力物力从事技术研发。对于技术密集性的某些产品来说,只要生产规模越来越大时候,单位产品的研发成本也就极大的减低,产品也就越来越便宜,尤其是资源消耗少的电子产品。
流水线的大工业模式还会产生其他副作用,虽然生产模式中人力投入少了,但是其他东西,机械使用成本,营销,厂房建设房租等等成本增加了。办新厂所需要的资金更多了。这种情况下,更依赖金融资本,也就是说有利于金融资本剥削。在产业纵向分工的过程中,金融资本可以给产业链的每个环节贷款,甚至还包括消费者的贷款。累计起来金融资本可以获取巨额利润。当整个社会越来越依赖于资本的时候,资本自然就彻底的扭曲了人性。资本魔鬼的本来面目就暴露无疑。实体经济不好做的时候,资本投机活动就盛行。
流水线决定的大工业文明还决定了人们的消费文化,价值趋向。因为流水线本身不可能为每一的人定制个性化的产品,必须是大批量生产,而且要想利润最大化就必须尽可能的降低生产成本【其他成本无法降低】,自然这个社会也就不适合生产古人那种装饰复杂的产品,商家以”简约不简单”的名义谋取暴利。而我们每一个人的审美观都如同流水线一样被规定成千篇一律。品牌多但是,设计元素不多,没有多少可比较的元素,我们厌恶产品的速度超过购买产品的速度。
【以后再写吧】
大同理想- 帖子数 : 30
注册日期 : 13-05-02
第1页/共1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