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社会主义论坛 — 半社学会的官方论坛
把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的历史任务完成到底,把存在两面性的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发挥到底,不断改革不断发展,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在半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驾驭两面性的资本主义是非常革命的历史任务。

Join the forum, it's quick and easy

半社会主义论坛 — 半社学会的官方论坛
把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的历史任务完成到底,把存在两面性的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发挥到底,不断改革不断发展,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在半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驾驭两面性的资本主义是非常革命的历史任务。
半社会主义论坛 — 半社学会的官方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学习时报:英明领袖代替不了宪政

向下

学习时报:英明领袖代替不了宪政 Empty 学习时报:英明领袖代替不了宪政

帖子 由 ???? 周五 24 五月 2013 - 23:01

【多维历史】一位英明绝伦的领袖和一批素质优秀的精英也许可以在一段时期、在某些局部替代民主宪政,但要长时间、全面的替代,却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最终总会走进由励精图治到骄奢淫逸、政怠宦成的循环。

光阴似箭,转眼之间辛亥革命已到百年。有人说百年是一个轮回,那么辛亥是否也是这样?借用今年广东高考的作文题,我们就回到原点来谈谈辛亥。

要谈辛亥的原点,我们必须把时间从1911年再向前推50年,到1861年,这一年咸丰皇帝批准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这也就成为了中国自强运动的开端。在批准这件事的时候,咸丰皇帝已经病入膏肓,只剩下了半年的寿命。让这位并不多么勤政的皇帝在生命的尾声还强打精神料理公务的原因无他,就是因为中国,这个曾经引领世界上千年的天朝上国,也已经病入膏肓了。就在这之前的3个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并烧毁了圆明园,咸丰皇帝仓皇出逃到热河。中华民族终于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生了病,就要吃药,就要开药方。考虑到这个病人曾经是那么的强壮、那么的自豪,这第一剂药方很自然地就往“偶感风寒,调理调理即可”的方向去了——英夷不就是坚船利炮厉害吗?我们照着造就是了。然而,正所谓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越是调理,人们发现问题越多:造船造炮,需要军事工业体系的支持;军事工业需要民用工业体系的支持;而这一切又都需要科研、教育、文化、行政、社会管理等等整个社会制度来支持。于是洋务派们在一次又一次失败之后,不断地增添着药方的内容,直到他们遇到一个终极问题——要不要从根本上改变集权的政治制度,实施民主宪政?思来想去,洋务派最终给出的答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也就是说,集权制度不能变,只能在集权体制内搞改革、求发展。

这样的药方疗效如何呢?李鸿章说得好:“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间净室……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笼,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

纸房子被日本人和八国联军的暴风雨打烂之后,人们不得不再次坐下来痛定思痛——国破山河在,今后怎么办?恰在此时,曾经比中国更为贫弱的日本竟然战胜了西方列强之一的“专制”俄国。强烈的反差刺激着人们的心灵,终于不论是革命者还是革命的对象都得出了只有民主、宪政才能救中国的结论,只不过革命的对象打算1913年开国会实行宪政,而革命者则对这个计划的诚意不屑一顾,在1911年就拿起了武器。这,就是辛亥革命。

然而,就在民国肇造,民主共和仿佛已经实现,连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都认为自己可以改行去修铁路了的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却发生了!

1912年名义上建立的是中华民国,但实际上执政的却是以袁世凯和北洋系为代表的前清地方实力派。上台之后,这些北洋大员们不但没有革命党人那种对民主的执着追求,而且连他们自己曾经在前清时期对立宪所表现出来的那一点点兴趣也丢掉了(清末新政时期袁世凯曾带头倡导立宪,促成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他们再次觉得开明专制也能解决问题,民主宪政不仅是不必要的,而且是碍手碍脚、相当可恶的。于是,民国成立后不过15个月,1913年3月,***理事长宋教仁就被刺杀;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北洋军迅速打垮了南方***势力;1914年1月,袁世凯解散国会,5月修改约法,将各项大权都集中在总统一人身上,而且总统可无限连任,新总统候选人也由其指定;1915年12月,袁世凯恢复帝制……此后虽然在护国运动的压力下,袁世凯被迫退位并很快病死,但集权体制仍然在北洋政府中保留了下来,民主宪政荡然无存。
历史,回到了原点。

毫无疑问,革命者们是不会坐视辛亥革命的果实就这样被埋葬掉的。从护国到护法,再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在***的支持下终于一步步拼杀出来,开始了北伐。在“打倒军阀除列强”的歌声中,北伐军兵锋所至,人民竭诚欢迎,北洋军阀节节败退。“德先生”仿佛就在眼前,打倒“专制”的革命好像又一次就快成功了。

然而,历史就是这么喜欢耍弄人们,戏剧性的一幕竟然又发生了!以孙中山唯一接班人自诩的蒋介石却完全忘却了辛亥革命的民主宪政精神,北伐刚进行到一半,1927年4月12日,他就对***人和工农群众举起了屠刀,而国家基本统一之后,他又搞起了独裁统治。孙中山是有一个由军政到训政到宪政的具体规划的,可蒋介石一开始“训政”,就没完没了了,一直到1991年初,台湾竟然还在“动员戡乱时期”。

历史,再一次回到了原点。

开端回到了原点,结局不免也要回到原点。从1927年到1949年,不过22年时间,一度不可一世的蒋家王朝就在大陆土崩瓦解,残余势力被迫逃上了台湾岛。

如同近半个世纪前被八国联军赶出北京的慈禧太后一样,蒋介石也开始重新反省,并在台湾开展土地改革、普及国民教育、发展各项经济建设等改革措施。据说整个1950年代,蒋介石日记里出现最多的字眼就是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加上日本人留下的产业基础、蒋介石从大陆带去的人才物资以及美国的援助,帮助***在台湾站稳了脚跟,并搭上了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快车,实现了经济起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但是,这些改革措施依然没有触及集权体制的根本,台湾还是在开明专制的道路上行进着,历史仿佛仍在原点徘徊。直到1986年,蒋经国宣布解除戒严,开放党禁、报禁,历史才又向前走出了一步……

历史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执意要回到原点呢?也许,历代追求民主的革命者们都错了,原点才是正确的?在原点的那些执政者们看来,每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似乎都并不必然需要民主宪政,集权可以推进科学教育,集权可以发展经济,集权可以富国强兵,集权可以反***……在他们眼中,开明专制比民主宪政更具效率,而自己当然是开明的。应该说这种想法并不是毫无事实依据的。每一个原点处的统治者们都曾经创造出不俗的政绩。

洋务运动给中国引进了一大批近代生产技术和产业,建立了一度是远东第一流的军事工业体系和最强大的海军舰队。连孙中山都说:“快舰、飞车、电邮、火械,昔日西人之所恃以凌我者,我今亦已有之”,“国家奋筹富强之术,月异日新,不遗余力,骎骎乎将与欧洲并驾矣”。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民族经济也曾经有过较快的发展,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欧美列强忙于战争,甚至出现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从1913年到1920年,中国工矿企业数量增长了152%,资本增长了51%,工人增长了167%。年工业平均增长率高达13.4%。1918年开始,上海江南造船厂甚至向美国出口了4艘万吨货轮!

国民政府时期也有过中国经济发展“黄金十年”的说法。从1928年到1936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率为8.4%。1936年中国本国产业资本比1920年增长了近5倍。抗战胜利后,虽然中国经济遭受重创,但国际地位却空前高涨,成为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都是此前从未有过的成就。

然而,这些曾经辉煌过的政权最终都被历史和人民所抛弃了。
当然,它们被抛弃的原因有很多,难道这些众多的表面原因里就没有一个共同的根源吗?

民主宪政是政治体制的基础性元素,正是由于这一特性,一方面使得其作用在许多具体事务上只会得到间接的体现,在某种程度上其作用甚至可以被部分替代,这也是许多人觉得民主宪政似乎并非不可或缺的原因。但另一方面,民主宪政的影响也由于其基础性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一位英明绝伦的领袖和一批素质优秀的精英也许可以在一段时期、在某些局部替代民主宪政,但要长时间、全面的替代,却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最终总会走进由励精图治到骄奢淫逸、政怠宦成的循环。然而,一直以来都有许多“聪明人”不信这个邪,李鸿章、袁世凯、蒋介石……都曾经试图走出这一循环,却都在历史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洋务派、北洋系、***……他们之所以一次又一次地回到原点,去重走那兴衰的循环,就是因为没有参透这个道理。那么谁参透了这个道理呢?就是***人。早在66年前,当黄炎培在延安的窑洞里问及如何跳出王朝由盛转衰的周期律的时候,***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相信历史不会再次回到原点。

本文摘自《学习时报》2011-10-03第09版,作者:张剑锋,原题《回到原点谈辛亥》


????
游客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